首页/企业文化/榜样的力量
“愁吃”

  民以食为天,“人生在世,吃穿二字”。人虽然不单单为了吃而活着,但是活着就必须得不断地吃,生命在于运动,更在于吃。单从题目字面意义上看,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”。无论是过往、当下和未来,人们都曾经且会继续为了吃而发愁,当然,所愁的事项发生了质的改变。

  在那个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年代,内忧外患、百废待兴,人们穷尽一切手段和精力去跟土地讨一口饭吃,当然,还需要老天爷赏脸,天地人合一,五谷得以成。除去史书的记载和族人们的口耳相传不去叙述,单是儿时关于对吃食的渴望就足以令人难以忘怀了。那个时候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问一句:吃了么?那个时候人们的餐桌上,永远摆着四个字:贫瘠、匮乏。土豆、白菜、咸菜缸子这老三样占据了厨房的半壁江山;地瓜、芋头、玉米饼子、玉米面米汤占据了人们的大半个肠胃;走进村里甚至镇上的供销社,永远是扑鼻而来浓厚的酱油醋味儿,砖砌的槽内堆满了大粒盐巴,空旷的木制货架上稀疏的摆着几样光瓶酒、几扎纸包的桃酥、瓶盖略显锈蚀的玻璃瓶水果罐头,散装的称重糖豆是唯一能吸引小孩子的食品。

  地瓜当饭,咸菜当家。主妇们精打细算,螺蛳壳里做道场,张罗着一家老小的吃食。平时自家里吃饭,关着门好孬都能凑合着填一填肚子。碰着家里有个啥事需要乡邻亲朋帮忙,可就难为了主妇们。那个时候帮忙干活不兴谈工钱,可饭总是要管的。要是在夏天,提前割好的肉还需要用铁筲顺到井底保着鲜,掂量着手里的余钱凑上六个八个菜,再蒸上一盆豆米饭,当然,少不了几瓶白酒。吃饭时,面对主妇一迭声“使劲吃、别放筷,我都留好了”的说辞,纯朴善良的乡邻们总是拽过主人家躲在角落里的孩子一起上桌吃饭,嘴里说着没外人没外人,让孩子一起吃。推让之间,尽显人与人的真情。

  那个时节,过年如同过关。钱是一方面,物品种类就是少,花钱也买不到。出门串亲戚,篓子里就那几样东西:玻璃瓶水果罐头,纸包的桃酥、豆粉麦乳精、自家做的面鱼大饽饽,约定俗成的是,每一家会留出其中的双数再给添上不同物品的双数,一包桃酥在南征北战、颠沛流离之后,往往已是粉身碎骨了。孩童不解娘亲苦,望眼欲穿盼过年。就是为了那一桌桌平时吃不到的饭菜,在自己家里不让上桌,这出了门就是客,规矩就免了。

  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衣食无忧,你说奇怪不?还是愁吃。以前愁的是下一顿吃啥,现在同样是愁下一顿吃啥。不是没得做,而是不想做、没法做。虽说吃饭已经从求量到求质,但不论做多少,都能剩下饭,食材琳琅满目,天天胜似过年,大鱼大肉吃腻了,白面馒头不稀奇,以前做梦都梦不到的各色糕点零食摆满了超市的展柜,肥鸡烧鹅酱牛肉、蹄膀火腿八大碗,已经让舌头起了一层厚厚的脂,感受不到数以百计的糖果味儿,感受不到四季常有的百果味儿,即便是下馆子,高油高盐的饕餮盛宴也触及不到日渐麻木的味蕾,除了在肚肠上又添了一层油脂外,没有丝毫的愉悦。无怪乎很多经常在外应酬赴宴的场面人,心心念念的倒是家里一箪食一瓢饮的寡淡清新。

  物质的丰富让人愁得不知道三餐怎么吃,当然氛围也很重要。以前的大家庭没有分家,十几口子在一个锅里盛饭吃,虽然吃不饱,但热热闹闹的氛围好;现在是面对一桌子饭菜,常常是两人独坐甚至一人独饮,尤其是年节里,愈发让人觉得食不甘味。我想,这或许是现代人愁吃的更深层次忧虑吧,在迈进生活更加美好的明天时,怎样科学的吃、健康的吃,怎样吃出温情,怎样吃出回忆里的初心,继而感恩当下,经营未来,才是我们吃饱了需要考虑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