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/企业文化/榜样的力量
致青春——一封写给老同学们的信

    少男少女们,平素少见,一向可好?

    打从毕业那时候起,咱们就像蒲公英一样,从学校纷飞四方,或茂盛于林泽丰美之地;或零落于山崖贫瘠之所;或于都市外乡生根发芽;或于小村故土创业兴农。不分三六九等,均在奔波忙碌;也曾偶遇小聚,终究不比校堂。平时大家伙儿都忙,会否刻意记得,咱们可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了。借用一句昔日写作文或工作总结的开头语就是,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。你们在送孩子上学时,有没有这样的感慨:孩子们长得可真快,感觉自己卸下书包也没几天啊。往事悠悠,弹指一挥间,咱们从当年现实的群里退出,又加入现在网络虚拟的群里。燃烧了青春,渲染了岁月。少了激情,多了沉稳;少了冲动,多了冷静;少了放任,多了责任;少了盲从,多了自我;对外,明白了社会;对内,明白了自己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当年的校园里,不像现在孩子们沉迷于网络的静滞与深沉,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,可谓是百花盛开,绿柳成荫,小伙子们个顶个的精力旺盛,课间时间打打闹闹、跑跑跳跳,比赛单腿顶牛、跳远、爬单杠,打扫起卫生来那是风风火火,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;小姑娘们嘻嘻哈哈的凑成一堆,踢着毽子、扔着沙包、跳着皮筋,不施粉黛的笑脸上充满了活力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活泼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夏日炎炎,体育课的运动过后,齐刷刷涌向校门口的小卖店,一毛钱一根的老冰棍、三毛钱一袋的小冰块可是抢手货,奶油雪糕冰淇淋和北冰洋汽水则属于奢侈品,轻易不舍得买。五颜六色、物美价廉的大众美食——皮筋糖,一块钱可以买到一百根,长长的像极了机关枪的弹链,既耐吃又好玩,还可以分而食之增进感情,博得少男少女的喜爱。而那琳琅满目的明星贴画则让姑娘们爱不释手,挑选自己喜爱的贴画,贴在日记本和铅笔盒内侧,流行的金曲一准儿把歌词工整的抄录下来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时髦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勤工俭学的那些日子,一起去山坡收集草籽,撒在操场上静候生命的绿色萌芽;一起去田里挥舞镰刀收割成熟的豆子,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;一起骑行十几公里去深山采集生炉子的松果,将鼓鼓囊囊的一大袋子松果扛下山,用大金鹿自行车载回来;一起去人迹罕至的山岗采集药材,白面蒿比较常见,红根等药材就物以稀为贵了,翻山越岭、披荆斩棘,坡顶饥餐葱油饼,沟底渴饮山泉水。搂草打兔子,顺带着摸个鸟窝、摘个蜂巢、抓个蝎子、打个长虫啥的,乐呵呵的一点不觉得累。现在看来,那是一段多么宝贵的经历,颇有些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空乏其身的意味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历练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那段冬季的求学之路,那时候的雪下得又大又频,哪有什么清雪车?哪有什么私车接送?五里地白茫茫的土坷垃路,是结伴一锹一锹铲出来的,厚重的大棉鞋灌包湿透了,臃肿的棉衣棉裤汗湿了,周身上下升腾着白气儿,像武侠小说里拼内功的高手,好不容易11路跋涉到教室,又忙着生炉子,清扫校园,歇下来周身透心凉的那叫一个冷。后来因为要上自习,大家都住校了,没有暖气的空旷宿舍内,缩在薄被与竹排子床板之间,没有电褥子和暖水袋,取暖基本靠抖了,就这,极少有感冒发烧的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自立自强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在那个草衣木食的年代,住校时那单调的伙食,面条的卤子清澈见底,素颜的炖菜毫无色香味可言。偶见卤制的鸡腿鸡架,也非已将经费挪做他用的我们所能消费得起。一毛钱一块的大红腐乳算是经济适用菜,掰开馒头夹上一块,既能凑合一顿饭又能免去洗刷沾满猪油的饭盆,也算苦中有乐。如此饮食自然满足不了青春期身体的增长,五毛钱一包的龙丰方便面、三鲜伊面可以聊做补充,油炸过的面饼格外香,无水也罢,开袋前将面饼锤碎,撒上粉包,咯吱咯吱的能吃上老半天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简约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那时候的少男少女们,有的,沉迷在课外书的世界里,金庸之磅礴大气、古龙之融会贯通、梁羽生之诙谐逗趣,温瑞安之天马行空,男生们在刀光剑影的江湖里梦想着仗剑天涯、快意恩仇;琼瑶之超凡脱俗、亦舒之世事洞明、张小娴之真实细腻、席慕蓉之舒缓写意,女生们在蜂飞蝶舞的花园里梦想着你侬我侬、卿卿我我。在老师面前耍着小聪明,将禁书伪装在语文、数学的书皮里逃避检查,被抓到后罚站甚至是体罚;有的,在朝夕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情愫,在闺蜜或死党的帮助下,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暗送秋波,穿越封锁线传递小纸条,课间的花前、晚自习后的月下,轻声慢语、情窦初开,小心翼翼地品味着恋爱的朦胧感觉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叛逆的底色。

     还记得吗?那段冲刺的岁月,身体里的发条已经绷紧,风萧萧兮易水寒,破釜沉舟何须还?不在书海里抵达彼岸,就在书海里溺亡,停电后的晚自习教室里,燃起了盏盏烛光,时而诵声嘹亮,时而沙沙作响。书山有径耕耘开路,学海无涯勤勉做舟;熄灯后的宿舍里,每一床隆起的被子里,都有一把散发着微光的手电筒,临睡前还有些知识点需要巩固;课间、饭间,都能挤出时间;早自习、晚自习,周末更需自习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拼搏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同桌的你。桌子上的三八线从无到有再到无,从发誓鸡犬之声相闻,却老死不相往来到停电时蜡烛也默默固定在对方一侧;同性间肝胆相照,彼此充当过开小差时的警戒哨、老师提问时的提词器,同吃同睡同罚站,友谊在日常的小摩擦中百炼成金;异性间懵懵懂懂,彼此间时而客气,时而随性,时而聊理想,时而打嘴仗;或许会将某次同窗间平常的关心臆想为对方的爱慕之意,从而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或许会将某次晚自习归途中的护送理解为对方甘当护花使者,从而落花已作风前舞,流水依旧只东去;或许会将某次和某人的热情互动塑造出一个闯入者,从而“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”。青春,少不得那抹浪漫的底色。

    还记得吗?伴君千日,终有一别。一如歌里唱的那样,总说毕业遥遥无期,转眼就各奔东西,忘不了那份率真的年少轻狂,仰望泰山高北斗,何时许我一登临;忘不了那份郑重的承诺,流光若许重携手,再放轻狂再任真。你要走了我还显稚嫩的诗集,我得到了你小心珍藏的笔记;雨夜的聚会上,你大声喊着她的名字,脸上分不清是雨是泪;送行的站台旁,语无伦次思绪全无,唯有一遍遍重复着祝福、祝福……悠悠洛阳道,此会在何年?青春,少不得聚散离合,也因此,前路不惧坎坷。

    青春不再,是因为容颜已老;青春犹在,我们在打拼时还燃着求学的火苗。拼搏的同时也需认知天命,我们爱过很多人,却极少认真地爱过自己,多些原谅、多点退让,心宽路好走,行善福绵长。芳华虽逝同窗在,相逢一笑仍少年。 余生的路,各自安好。